改革开放40余年,海关科技一路迅猛发展,经历了“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从人工到智能”的发展阶段,在几代海关技术人薪火相传的努力下,实现了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,打造出了“智慧海关”。
在汕头海关,就有一名扎根技术岗位的关员,33年来参与并见证了汕头海关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,也为汕头海关的科技发展作出诸多贡献。他就是现任汕头海关科技处二级调研员、海关系统技术专家黄翔子。
他曾作为全国海关“杰出关员”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表彰台上,也曾因交通意外遭遇身心重创。当数不尽的荣誉和奖项随着时间的沉淀,化为敲打在键盘上的一个个符号,黄翔子以他数十年的科研经验书写了海关科技的全新篇章,被人称为汕头海关科技战线上的“钢铁战士”。
“门外汉”潜心科研成专家
1986年,时年22岁的黄翔子毕业于国立华侨大学应用物理系,随后被分配到汕头海关技术部门。起初,受专业不对口和“出国留学、下海经商”的大环境影响,黄翔子一度陷入彷徨之中。但最终,他选择留在海关,留在技术岗位。
为了尽快掌握为电脑“号脉”的本领,他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,并自学多种计算机程序语言,积极参加各类培训。但光懂编程知识和技巧远远不够,为了通晓全关业务,黄翔子在空余时间不断了解其他业务处室具体工作内容,并且多次到业务现场了解情况,虚心向工程组的业务专家请教学习,做了大量学习笔记,为汕头海关科技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工作至今,黄翔子组织并完成了多个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研发及移植推广工作,其中有12项分别获得国务院、国家科委和海关总署等部门的表彰和奖励。工作之余,他还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,先后在国家、省、市各级学术刊物和技术交流会上发表论文26篇、近20万字。
1997年,黄翔子作为全国海关“杰出关员”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,这一幕被照片永远定格,陈列在汕头海关关史馆中。鉴于在海关科技事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,2010年,黄翔子被汕头海关党组任命为“汕头海关总工程师”,成为汕头海关历史上首任总工程师。
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和老劳模,他还充分发挥特长,积极做好青年科技人员的“传、帮、带”工作,为“科技兴关”建设添砖加瓦。“要为青年科技人员当好勤政廉政的表率。”黄翔子为汕头海关培养了科技人才梯队,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正奋战在科技攻关的主战场——智能审图、智能卡口、智能监控监测。
攻克难题服务海关改革
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,从不言辛苦;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成就,从不慕虚名。对于海关科技工作,黄翔子爱得深沉。从H883到H2000、H2010、金关一期、金关二期、H2018智慧海关系统等,他如数家珍。黄翔子直言,海关科技力量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提升,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他以汕头海关为例介绍道,汕头海关从2000年开始在各业务现场部署安装大型集装箱/车辆检查系统(H986工程),一方面将检查时间从原本的4小时缩短到2分钟,显著提高了查验效率;另一方面能够检查到人工开箱难以发现的暗藏于集装箱箱体上、货物中的违禁物品。“这种文明的‘非侵入式’查验方式,是海关集装箱检查手段的一个飞跃,极大震慑了走私分子。”
最近,海关总署又在开展H986和CT设备“智能审图系统”的推广应用工作,系统平均审图时间约为6秒左右,显著降低了关员的工作强度,有效提升关员审图效率40%左右,而且系统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%以上。这是海关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提高机检查验效能,落实国家整体安全观,强化风险防范,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又一重大举措。
“可以说,海关的每一次改革都很震撼,而且几乎每一项都离不开科技和信息化应用,科技在其中发挥着支撑性和引领性的重要作用。”黄翔子说,在海关从事技术工作,所获得的满足感、自豪感、成就感在别处很难找到,每一次的改革他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,他感到十分幸运和无比自豪。
“在我刚开始工作的年代,怎么也想不到今天只要动动鼠标,就可以进行各项业务操作。”黄翔子爽朗地笑道,“要更加努力学习,才能跟上单位的年轻人”。
身心重创仍不忘职责使命
黄翔子常调侃自己的工作需要“受得了寂寞,吃得起苦;背得起黑锅,还得去补。”为了对海关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维护,黄翔子经常利用下班时间或节假日展开工作,更何况有些技术问题排查难度大、影响大、危害大,需要技术人员时刻保持警惕,一有情况便要立即“补锅”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2012年,在一次出差途中,黄翔子在高速公路遭遇严重车祸,导致颈椎严重损伤,后来做了钛笼植骨、钢板内固定和椎间盘置换手术。
“我从昏迷中醒过来,睁开眼看到的都是到医院来关心、看望我的领导和同事,内心的感动顿时缓解了彻骨的疼痛。”原来,得知黄翔子遭遇车祸,单位领导和同事第一时间涌进医院看望,大家慰问送来的花篮写满了祝福,摆满了病房。
术后3个月,他就重返工作岗位。许多了解黄翔子伤情的医生称其创造了颈椎手术康复史的奇迹,大家盛赞他是海关科技战线上名副其实的“钢铁战士”。
黄翔子告诉记者,“钢铁战士”的背后,源自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离不开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真诚关爱,以及妻子陈红英的精心照料和精神鼓励。现任汕头海关隶属汕头港海关二级主办的陈红英,在丈夫车祸之后悉心照料,并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。工作忙完回到家,她常常不顾一天紧张工作带来的疲惫,为黄翔子仔仔细按摩颈椎,帮助他身体康复。
“我也曾崩溃过,担心自己再也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,能走到今天很谢谢我的妻子。”在汕头市“2019年十大最美家庭(文明家庭)”颁奖现场,提及康复过程的艰辛,黄翔子深情地凝望着妻子,张开双臂,给了妻子一个无言却暖暖的拥抱。
有了贤内助的支持,黄翔子身心遭受的重创很快恢复,得以继续投入工作中。虽然手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,但黄翔子至今无怨无悔,仍能克服伤痛,恪尽职守、勤奋工作。术后至今,先后被汕头海关荣记“个人三等功”1次、“个人嘉奖”2次、“集体嘉奖”7次、“通报表扬”2次。
把“海关情怀”传承给下一代
“献完青春献子孙”,这是对黄翔子的真实写照。
对于黄翔子而言,他把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奉献给了海关,并把自己的“海关情怀”和精神,传承给了儿子黄宇晨。这份对海关事业的坚守之心和传承既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,也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和谐。
父母在海关岗位的无私付出,黄宇晨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他一直为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黄宇晨,没有报考当时大热的商科,而是决定报考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系。毕业后,他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通过面试被汕头海关录用。“我出生于‘海关之家’,从小到大看着父母为海关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辛勤和汗水,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为国把关,当一名光荣的国门卫士。”
一代坚守,一代超越。2018年1月,汕头海关需要抽调关员赴深圳海关开展半年的对口支援工作,黄宇晨在父母的支持下第一时间报名参加。后来众人才知道,彼时黄翔子的父母因病卧床,本需夜夜帮忙照料老人的黄宇晨在前往深圳支援后,黄翔子夫妻默默扛起为人子媳的责任,彻夜陪护、悉心照料两位老人,从未向儿子吐露半点辛劳……
除了工作上恪尽职守,多才多艺的父子俩还多次代表汕头海关参加省、市大型体育和文艺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,成为海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广受赞誉的“父子兵”。
早年面对出国留学和下海经商的诱惑,黄翔子毅然选择留在海关,虽不被亲友理解,但他从不后悔。当记者再次问道,如果还有一次选择机会,是否会改变。他沉默了一会后,坚定地说:“为海关事业出一份力对我来说是更有意义的事,如果还要我选择,我依然选择坚守。”
【全媒体记者】余丹
【见习记者】蔡沚彦
【实习生】罗雅婷